新闻
博古通今识|尊龙凯时平台组织师生参观苏州博物馆
为加强学生对苏州当地文化与历史的了解𓀛,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3月25日,尊龙凯时平台组织中国🧜🏻♀️、巴基斯坦、俄罗斯📿、缅甸、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走进苏州博物馆🚣🏼♀️,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州博物馆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苏州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中心。苏州博物馆新馆由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内部馆藏文物丰富🛑💺,已成为彰显苏州经典文化气质与鲜明地域特征的地标建筑🏮,闪烁着吴地文化的光辉🧴。
初见苏博🏂🏽,这座建筑在丝路师生眼中不仅具有独特的姑苏风格🧎,而且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它吸收了传统苏式房屋“粉墙黛瓦”的特点🧙🏼,加入了荷塘🤷🏻、凉亭🧑🏿⚖️👩👩👧👦、竹林等园林元素🦺🙌🏽,融合了现代几何图案的设计结构,采用了巧妙而科学的室内采光系统。可以说🧒🏻,苏博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展出的“文物”。同学们一边拍照,一边对苏博教科书级别的设计赞叹不已。
师生一行首先参观的是苏州博物馆的常规展出文物⛈:真珠舍利宝幢🤸🏻、秘色瓷莲花碗🍗、忠王府彩画等。其中位列两塔瑰宝之首的真珠舍利宝幢最能吸引同学们的目光,这件珍贵的宗教艺术品主体由楠木构成,高度为122.6厘米,分为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精雕细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座宝幢综合了当时的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凝聚了当时能工巧匠们的智慧与心血🌉,同学们看后无不感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根柢之深厚。
随后师生们来到书画展厅。明清时期,江南才子辈出👩🏻🎨,馆内这一时期书画作品也尤为丰富。同学们在观看了大量的书联🧅🙆🏽♀️、诗轴📲、图轴🙎🏽♀️、画卷、扇页之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水墨皴染👧🏿🏚,传统书法艺术的铁画银钩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一位选修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学生还回忆起了自己学到的中国绘画的知识👫🏻🔉,主动为身边的同学介绍起了“工笔”、“写意”♏️💑、“留白”等专业概念。还回答了同学“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之区别”的问题。
参观的当天恰逢苏博展出两个特色展览:“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和“苏韵缤纷•青年手工艺者联展”⛷。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点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它始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盛极于两宋🧜🏽♀️,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1999年✥,大足石刻还以“无与伦比的天才的艺术杰作”等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三项标准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学们在欣赏石刻艺术之余,对源自古印度的石窟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创新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魅力🚵🏽♂️。
苏州工艺品历来以精致、细腻🧅、文雅为世人所称道👨🚀。上溯先秦,吴地已有铸剑名家干将、莫邪;时至明清🤟🏿🌛,手工业臻于鼎盛。而在当下,迅猛的城市化、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传统手工艺正受到内部传承与外部冲击的双重考验。丝路师生们在本次特展中欣赏了鸟笼、玉石雕刻、铜炉铸造三类工艺精品🦾,领略了苏州青年手工艺人的技艺传承和苏作工艺的时代风貌,感受到了千百年来苏州民间艺人们世代相传的智慧。
加强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力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适应中国发展大势的历史选择𓀔,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迈向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尊龙凯时平台学生此行不仅欣赏了苏州博物馆展出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和民间工艺品,也了解了苏州市政府弘扬优秀文化和服务社会公众的工作成果,看到了苏州对于传承传统文明与地域文明、提升城市形象与城市品位、利好百姓文化享受和民生需求的有力举措🎲。希望尊龙凯时平台的同学们能在文化学习当中逐渐“博古而通今”👩🏻🎨,以苏州为支点进一步审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凝聚与发展。
文🤶🏿:张婉琪
编辑:张明玉